狗万滚球,狗万app

图片
海安县“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来源: 海安市发改委 发布时间:2021-11-12 累计次数: 字体:[ ]

按照省市和我县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为使我县医疗卫生服务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根据国务院、省、市狗万滚球,狗万app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医疗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完成情况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全县卫生系统紧紧围绕 “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海安”的总体目标,以深化卫生改革为契机,以健全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为抓手,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十一五” 医疗卫生服务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健全

根据我县区域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规划和省市要求,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和调整,适应需求、保障有力的具有海安特色的新型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已经建成:在县级,以县人民医院、中医院为医疗中心,以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所为公共卫生中心;在镇级,以镇(中心)卫生院为枢纽,以民营医院为补充;在村级,以每村一站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从上到下形成覆盖广泛、运转协调、便民高效的集医疗、预防、康复等“六位一体”功能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县域内15分钟健康服务圈已经形成。

全县现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88个,其中:县级医院4所,中心卫生院7所,镇卫生所14所、民营医院46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妇幼保健机构、针灸推拿学校各1个,诊所、医务室、门诊等92个。全县行政村(居)209个,建成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211个,覆盖率100%;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100%。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10个, 完成规划任务的55.6%。全县医疗机构共有床位1962张,每千人口拥有床位3.3张,位于全市中等水平。

(二)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水平普遍提高

根据江苏省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标准,我县高度重视医疗用房、基础设备设施的建设。县人民医院病房楼、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应急分院、县中医院医技楼、县第三人民医院病房楼、疾控中心办公楼和实验用房、南莫中心卫生院病房楼等“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已如期建成并投入使用,西场和曲塘中心卫生院整体搬迁土建工程正在施工;221家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站均按省定标准建设到位,并统一配备了基本医疗设备和办公设备,社区服务环境明显改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三)医疗卫生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我县每年新招聘医药卫生院校毕业生近100名,开辟了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通过进修培训、结对带教、挂职带教等多种途径,努力提升卫生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近三年,组织44名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人员参加江苏省乡镇卫生机构管理干部培训班, 220名临床医生、76名护士分别参加江苏省全科医师、全科护士培训, 80名医生参加省骨干医生培训班,96名骨干医生参加南通大学临床医学课程班,682名乡村医生分批参加省全科知识培训班, 230名乡村医生参加在岗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

目前,全县共有卫生从业人员4198人,其中卫技人员3798人,卫技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334人,中级职称928人,全县有执业医师1689人,执业护士1613人,卫生技术人员资质符合率达100%,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1人;乡村医生692人,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3人。

(四)基层医疗卫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1.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由城镇企业向乡镇企业不断延伸,目前,我县基本实现了医疗保险全覆盖。在推进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过程中,我县十分重视农民工的医疗保障工作,对我县各类企业的用工,不分户口性质,统一作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应保对象,截止今年5月底,我县农民工参保人数达22153人,外来农民工参保人数达3324 人。

2.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从2007年9月起开始实施,至今年5月底参保人数11.13多万人,参保率达98.5%。

3.县财政对城镇居民参加医保补助的标准为150元/人·年,城镇居民个人缴纳150元。建立了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制度,每次门诊按20%报销,全年最高报销限额100元。

4.实行医疗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在规定范围内医药费用报销比例达69.35%,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在规定范围内医药费用报销比例达65.9%;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均为18万元,为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6.3倍。

5.2009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60.54万人,参保率达98.54%;2010年度人均筹资160元,其中:个人缴纳35元/年,政府补助125元/年·人;门诊报销比例为20%,全年门诊最高报销金额为每人200元;新农医信息系统目前正在与省相关部门协调筹划之中;新农医目前有十种疾病实行单病种结算。

6.医疗救助工作全面展开,困难人员的医疗救助与医保同步结算,个人自付较多的医疗救助,次年一月实施救助。

“十一五”期间,全县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目标基本实现,多项工作处于全市领先水平。但从总体上看,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仍不相适应,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表现得越来越突出,成为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一是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与资源部分过剩并存,结构不合理。我县卫生的优质资源主要集中在二级医院,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设备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医疗卫生服务的资源与就诊服务的倒三角依然存在。二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基层卫生管理体制与上级政策要求还不完全一致;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由于房屋、土地受限,规范化建设水平偏低,需进一步健全、完善和提高;部分医疗机构的生存和发展举步维艰。三是基层卫生人才相对匮乏。在镇村二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严重不足。不少基层民营医院招不到人、留不住人,整体技术力量比较薄弱。乡村医生人员总量不足,女乡村医生或女执业助理医师缺乏。由于乡村医生的待遇低,进入门槛高,补员极其困难,老龄化现象严重,学历层次和技术水平整体偏低。四是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现有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因筹资水平的限制,保障能力相对较低,重大疾病的医疗保障水平亟待提高。

二、“十二五”医疗卫生服务发展规划

(一)发展目标

1.我县“十二五”期间医疗卫生总体发展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狗万滚球,狗万app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精神,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目标,通过完善体系架构,创新体制机制,确保到“十二五”期末,全县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人人享有便捷、质优、价廉、安全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较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2.我县“十二五”医疗卫生发展阶段目标:一是到2011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充分体现,公平性和可及性明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全县人均公共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25元,政府免费提供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省定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城乡15分钟健康服务圈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体城乡居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稳定在9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均稳定在98%以上,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有效实施,个人医药费用明显降低;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配备、使用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完善有关政策,鼓励非营利性民营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城乡居民平等获得安全质优价廉的基本药物。二是到 2015年,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基层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群众看病就医方便,基本医疗保障能力增强,个人医药费用自付比例明显下降,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规范实施,药价大幅下降,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积极进展并逐步推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完善。全县医疗服务明显改善,主要卫生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卫生工作在全市乃至苏中地区处于领先位置。

(二)主要任务

1.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一是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包括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施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妇女儿童和老年人保健,食品和饮用水卫生安全监管等。重点推进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工作。

二是全面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实施血吸虫病、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国家免疫规划、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生育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预防出生缺陷、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改水改厕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新增35岁至59岁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检查项目。通过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特殊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

三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精神卫生、妇幼保健、卫生监督、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进一步支持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救治、采供血、健康教育、农村计划生育等机构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整体水平。按照上级要求和海安实情,进一步整合现有公共卫生资源,完善镇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管理,促进基层公共卫生工作效率的提高。

四是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逐步提高人均公共卫生经费水平,按要求落实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资金,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由政府全额安排。

2.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一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一要重点加强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肿瘤医院(南莫中心卫生院)、海安县人民医院李堡分院(李堡中心卫生院)等四所二级医院的建设,满足区域群众重症及疑难杂症的诊疗需要。启动县公共卫生中心、县人民医院开发区分院、县中医院西南新城动迁工程,完成西场、曲塘中心卫生院整体搬迁,李堡、墩头病房楼投入使用。二要充分整合全县公立医疗机构卫生资源,组建以县二级甲等医院为龙头的医疗集团,探索一体化和紧密合作型的管理模式,构建分工合作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三要按照我县未来行政区划,在每个建制镇由政府举办一所卫生院。四要按一村一站(室)或每3000~5000人建一个站(室)的要求,设置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推进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不断加大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监管力度,促进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五县城要按每个街道或每30000~100000居民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5000~10000人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规划要求,进一步完善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全面推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服务站一体化管理,切实屐行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促进、计生技术导等“六位一体”功能。积极推动社会资本举办老年护理院。十二五期间,争取在全县设立5—8所老年护理院。

二是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偿。结合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以药品零差率销售为契机,探索实行基层公立医疗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方式,逐步扭转“以药养医”机制。

三是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严格界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适宜技术、适宜设备范围和基本药物,采取制定分级诊疗标准、降低收费和提高报销比例等措施,引导一般诊疗在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逐步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

四是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推动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格局。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民营医院的改组重建,鼓励社会资本依法兴办民营医院。加大对区域卫生规划内的民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扶持力度,保证其服务区域内的群众能同样均等享有优质、价廉、便捷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3.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总结我县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经验,根据省、市、县的统一部署,逐步在全县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进一步完善财政补助办法,深化单位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完善绩效考核办法,调动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所有零售药店和其他医疗机构均应配备和销售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4.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是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根据上级有关要求,选择条件成熟的公立医院先行试点,在取得成功经验后,在全县逐步推开。

二是合理调整公立医院布局。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合理确立公立医院设置数量、布局、规模和主要功能等。

三是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切实规范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四是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扭转趋利行为,回归公益性。

5.强化卫生监督执法,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一是加强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加强和充实卫生执法监督队伍,改善卫生监督办公条件和执法装备,完善综合执法监督模式和运行机制,构建职责明确、行为规范、执法有力、保障到位的卫生监督执法体系。依法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行政执法行为,制定实施卫生执法人员资格准入制度、行政执法监督稽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对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和行政效能。加大公共卫生、健康相关产品和医疗市场监督力度,完善卫生监测与质量报告制度,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加大打击非法行医力度,规范医疗行为,净化医疗服务市场;加强血液安全监督,严格规范采供血和临床用血行为。

二是强化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能。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能作用,落实监管责任,整合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率,全面加强食品安全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强化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完善食品安全评价体系。加大对种(养)殖、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重点环节的监控力度,落实区域监管责任制,推行食品生产企业量化分级管理,完善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测机制;规范食品经营秩序,完善连锁超市、大卖场食品安全质控体系,加强日常监测和监督,健全索证、验证、市场准入等管理制度;加强餐饮业和集体供餐单位的监督,完善量化分级管理模式;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健全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络,规范食品安全信息发布,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是要强化区域卫生规划。按照保障基本医疗和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要求,科学制定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布局和功能,以及机构建设、人员、设备等基本配置标准。

二要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主要通过政府筹资解决,基本医疗服务费用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特需医疗服务由个人直接付费或通过商业保险支付。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政府卫生投入逐年增长,确保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所需资金得到落实。

三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按照规定开展的特需服务、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各种医疗服务均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的服务,实行分级、分等定价。改革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合理调整政府定价范围,改进定价方法,促进国家基本药物的使用。

四要实行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监管,严格医疗卫生机构准入和运行管理,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监测网络,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同时,加强药品安全、社会公共卫生以及医疗保险经办、基金管理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管,确保医疗保险基金的有效使用。

五要建立高水平的卫生人才队伍。制定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实现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标准化配备,所有基层卫生机构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实施医学重点学科和人才战略工程,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领军人才,力求在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高技术研究、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创新举措,切实解决好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人员配备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努力提高乡村医生的服务水平。

六要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立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透明公开、方便利用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构建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卫生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完善疾病预防控制、药品集中采购与监管系统,实现信息资源统一采集与综合利用,为城乡居民提供系统化、连续性、全过程健康服务。加强各类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推进各类基本医疗保险信息标准和交换平台的统一,实现数据信息共享。